“塑料制品与人体一样,也存在着老化的过程,但其老化的速度却是可以控制的。为防止高分子聚合物老化,延长其寿命,最重要的是加入抗氧剂。可以说抗氧剂是材料行业的长寿仙丹。”在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郭德宝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记者介绍抗氧剂的作用,“如果塑料制品里没有抗氧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但颜色不对而且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今年38岁的郭德宝,从事抗氧剂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有15年,他始终扎根奋斗在企业基层科研一线,专注于抗氧剂产品的研究与生产,已成长为国内抗氧剂行业首屈一指的专家。
“研发之路是孤独的,做科研只靠办公室8小时是不可能的,并不是每个研发方向都会出成果,相比起出成果,做无用功才是常态。所有的一鸣惊人,都是酝酿已久的厚积薄发。”郭德宝一直以这样的心态和精神,在研发道路上奋力前行。执着的坚守,赢得了可喜的收获,郭德宝所参与研发的项目不但多次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证书、科学技术奖励等荣誉,更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而他,今年也成为了一名实至名归的沂蒙最美科技工作者。
郭德宝自2005年在鲁东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专业对口的工作,来到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一线工人,主要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生产工艺优化改进等工作。先后主持抗氧剂3114、抗氧剂245、抗氧剂1098产品合成工艺开发工作,分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为公司增加两个具有很大市场前景的新产品。除此之外,他还参与完成了抗氧剂626、1135、5057等抗氧剂产品的研发工作,将公司单元产品的生产能力由三种逐渐扩大到十余种。
在研发一线工作多年来,为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数据,优化生产细节,郭德宝经常加班加点,连续作战。郭德宝尤记得在复合型无锡中性催化剂进展到关键阶段时,那段以厂为家、不眠不休的日子。之前国内受阻酚类抗氧剂产品多采用有机锡化合物作催化剂来催化合成,该种方法得到的抗氧剂产品中含有微量的锡元素,随着国外发达地区(尤其是欧盟)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产品逐渐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郭德宝和团队把所有可用催化剂全部实验一遍,失败了从不气馁,在一年多“重新再来”的宝贵经验后,首创性的开发了复合型无锡中性催化剂生产工艺,解决了目前国内外碱性无锡抗氧剂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题,相比较国内单一碱性无锡催化剂生产工艺,本工艺产品质量指标更优,尤其在产品透光率及高温熔融热氧化稳定性方面,同时将生产周期缩短15%左右,产品收率提高5%,整体生产成本比同行平均低10%左右。
新工艺研发方面,烷基酚是生产抗氧剂的主要原料,郭德宝带领公司技术人员,经过长期探索,反复试验研究,推出一种新型的2,4烷化生产工艺,将催化剂循环往复使用,每年滤渣产出量由185.04吨减少至2.43吨,减少了99%,并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摸索工艺条件,控制最佳反应转化率,连续四年将产品生产单耗逐步降低,使原料单耗下降10%以上,年可为公司节省生产成本300万元以上。
多年来,他始终站在科技工作第一线,先后参与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5项,省、市级科技项目十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作为起草人制定行业标准12项,多次荣获临沂市科学进步奖、标准创新贡献奖、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河东区“十大工匠”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撑得起理想。”在采访中,郭德宝反复强调这句话,能在研发一线坚持多年,郭德宝坦言,“首先是我对这个行业真的很感兴趣,其次就是团队的支持。”他由衷地说,在研发过程中总会有钻牛角尖的时候,而这时候,企业和上级部门给予的宽松环境和技术支持,同事跟着一起分析问题、出谋划策,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力量,“这么多年,让我深深明白到,在研发路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作战是非常重要的。”
不忘来时路,继续向远方。在郭德宝看来,他所做的只是“做好自己热爱的事情”,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今后,他还将迎着国家发展的浪潮,抓住国家科技飞速发展的机遇,在科研世界中勇担职责、不懈求索,继续在抗氧剂方面进取、创新,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