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园区作为创新空间载体,是科技产业企业的重要集聚地。针对企业科协建设这个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的难点,杭州市科协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科协组织向科技园区延伸,着力提高覆盖面与活跃度,使园区科协充分发挥独特优势,赋能企业发展,成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
一、建设科技园区科协的主要做法
(一)激发活力,扩大有效覆盖
一是摸清底子,扎实推进。按照“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要建到哪里”的要求,解决科协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民营科技企业“走不进、叫不应”、单个企业建设科协组织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争取实现园区科协组织建设全覆盖。调查了解到杭州市有产业园区上千个,80%以上是科技产业园,平均一个园区容纳300多家企业。2020年召开园区科协建设座谈会和推进会,确定主体责任,加快园区科协建设进度。
二是配强班子,夯实基础。各区县(市)科协和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负责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吸收履职能力强的科技骨干进入科协,选优配强园区科协领导班子成员,明确专职人员和办公场所。萧山区杭州湾信息港小镇在1800多家企业中选举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兴如担任小镇科协主席。滨江区北航创新研究院科协选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邓元担任园区科协主席。
三是出好点子,加强引领。市科协梳理政策、明确制度,专门出台《杭州市园区科协建设指导手册》,设计“服务大礼包”,通过“十问十答”“十大举措”,规范园区科协成立的流程和要求,并设立园区生态微信群,指导各个园区科协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科协工作有效开展。仅2020年一年,新建园区(小镇)科协 16个,至2021年7月累计建成33个,其中市级科技园区和平台已实现科协组织全覆盖。
(二)注入活力,搭建共享平台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科协的领跑作用。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科协,致力于为企业科技研究开展相应服务,包括5G、6G的信息网络应用以及虚拟技术研究等部分成果已开始测试。龙头企业科协的引领,为不少产业园区扶植年轻的企业家,促进资源共享与合作,助推中小企业从“投石问路”走向“核心突破”。
二是发挥国家级和省市学会的拉动作用。市科协相继引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会等,2020年分别在萧山区机器人小镇、钱塘区正泰中自产业园等建立国家级学会杭州服务站5家。以省市学会为主体、园区为补充,与浙江省科协共建生物医药学会企业联合体。杭州市数字经济联合会走进萧山经济开发区、创意设计研究会走进余杭区梦栖小镇、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走进浙大网新软件园,建立协同创新基地开展对接服务,机械工程学会与桐庐县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建立了定期交流与合作的机制。
三是发挥市县两级科协的资源整合作用。市科协资源下沉,联合科技、科普、金融、律师、媒体等资源,增强园区科协的协同力量,帮助落实“四服务”工作。接长手臂,市县两级科协联手,把服务送进基层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学会企业服务站(协同创新基地)等“五站一基地”。
四是发挥园区科协的自主创新作用。天和高科技产业园科协是浙江省内首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科协组织。该园区科协联系省市相关学会建立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群-科技服务站-专家群的组织架构网络,与市政协合作引入委员工作站服务基地开展面向全市企业的“双协联动”活动,建立每天由秘书处专职人员走访帮助企业的“园区科协十点半(办)”服务机制,共引进省内外知名第三方服务机构17家、集聚会员单位50余家、服务企业200余家、服务科技人员数千次。
(三)提升能力,强化服务功能
一是人才引育助成长。通过园区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发现、举荐、培育基层科技人才。“杭州市十大科技英才”认定、杭州市杰出人才评定、杭州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等政策宣传到园区所在企业,畅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渠道,托举科技英才成长成才。推荐企业科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纳入各类评先荐优人选。引导园区科技骨干等“三长”代表参与科协工作,拓峰科技园区科协主席担任杭州市科协兼职副主席,正泰中自产业园总经理黄永忠担任杭州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逐步实现“N长”扩面提效。
二是技术服务解难题。市科协结合“助万企、帮万户”活动,2020年以“战疫情、促发展”为主题,2021年以“办实事、解难题”为主题,持续组织开展千名专家进千企的“双千”服务专项行动。各园区科协发挥“中转站”作用,做到企业有需求、科协来调度、企业足不出户、专家上门服务。累计收集企业科技需求330项,对接各类专家434人,办结247项,引智聚力解决企业在成果转化、技术攻关、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难题。
二、新时期加强园区科协建设的思考
(一)提高有效覆盖。坚持应建则建、分类推进,条件成熟的建立科协,不成熟的建立科协工作的联络站、设立联络员。丰富创建形式,因实制宜实施单建、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方式。加强科协组织在特色小镇、未来社区等科技工作者密集地方的有效覆盖,鼓励发展企业科协联合组织、企业科技联合体、创客之家、创客协会等新型科技社团。实现组织互联,促进地方科协、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类型科协组织的交流协作和资源共享。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定工作标准,实现“一强四有”,做到有专职人员、有工作规章、有工作场所、有活动经费,强化自身建设。梳理任务清单,围绕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园区科协增强“三性”,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成为人才服务站、创新加油站、科普传播点、决策咨询基地。建立保障机制,上级科协多争取相关政策,优化园区科协的工作条件,园区重大决策和科技项目讨论吸纳科协骨干列席或参与,多提供为园区科协主席和秘书长等科协从业人员的辅导和帮助。
(三)突出履职重点。园区科协的建设目标在于能够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实质性作用。重点要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对科技工作者做到政治上爱护、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建立“会员制”+“家文化”工作模式,让园区企业科技人才有归属感和获得感,助力企业实现内涵型增长。畅通建言献策渠道,了解和回应相关诉求,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开展专业培训、技能比武、创新竞赛等活动,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鼓励和帮助科技工作者加入学会、协会等科技社团组织。推动企业健全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制定职称、职务晋升发展规划,提供考察学习等机会。
(四)打造个性品牌。引导园区科协争先创优,选树典型,推广经验,加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以点带面”促进周围科协组织发展。集成创新要素供需资源探索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出适合园区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实施“结对子”帮扶方式,通过优秀的园区科协,助力创新乏力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各园区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创新,逐渐形成特色品牌,扩大科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