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医护人员,却几乎每天穿梭在全县各个医疗机构、社区、乡村之间,收集、运输、处置用过的药瓶、针头、纱布等各种医疗废物。因为存在着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医疗废物的危险程度处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第一位。特别在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们要面对传染性更强的涉新冠肺炎医疗废物。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基层“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人员,他们被称为“医废人”, 是最后与新冠肺炎“亲密接触”的人,坚守着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他们这群人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疫典型。
曹佃文——一名90后的“新兵”,王行敏——一名60后的“老战士”,这些天每天早上8点,他们都从工作单位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卫生院领取“装备”后准时出发,开始一天的工作。
到了村里,待车在警戒线外指定位置停好后,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全副武装的曹佃文和王行敏跳下车。
“今天感觉怎么样?体温正常吗?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简短交流后,他们开始收集“医疗废物”。每天他们都到村里的“湖北返乡人员”家中用黄袋子,将医疗废物进行分装、称重、登记、消毒。
“走这远点,不过,可以避开村庄。”
“好,咱就走这!”
装车完毕,穿着厚重装备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们又奔赴了下一个收集点。车上,曹佃文说,“这些湖北返乡人员家里产生的‘医疗废物’”用的是双层专用垃圾袋进行包装,上面贴上‘新冠’标识,标明时间、地点等信息,一点也不能马虎。”
“口罩基本是一个小时就全湿透了,必须得换,一天一个人至少要用10个以上,但隔离服必须节约着穿。”王行敏说。
路网繁琐,工作量大,一天下来,除了中午简单回单位吃点午饭,曹佃文和王行敏几乎没有歇息的时间。但是面对疫情,他们毫无怨言。“病毒这么凶,谁不怕?但是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干啊,咱是党员!”老战士王行敏这样说道。
据统计,从2月3日至2月14日,曹佃文和王行敏驱车900多公里,已经收运处理新冠医疗废物365公斤。所有疫情有关的垃圾做到了当日收集、当日优先处置、专车专送,并优化运输线路,最大限度与人群保持安全距离,努力守卫着阻击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