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届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他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高标准打造了科技创新高地,为学生搭建起创新创造的“空间平台”与“展示平台”,引起了省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一、课题引领:助推科技教育内涵式发展
他倡导科技教育要在课题引领之下开展活动,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子课题《家校共育数字化对学生成长促进研究》,指导了承担的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青少年科技创客教育内容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子课题“促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创客教育研究”。在他的倡导下,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干劲十足,科技活动风起云涌。
满足于开齐开足课程,就会一知半解,他认为教师不仅要专业,更要成长无休止。为此,他多次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参加上级组织的创客教育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等。在搞好科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的同时,他要求所有教师们要充分发掘自己所教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自然渗透科学思想、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并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社团,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室、科学发现室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二、项目撬动:筑牢科技教育活动阵地
多方联络,整合资源。他引入多个“科技进校园”项目,不断提升科技教育场所档次。2018年,联系上海“梦想基金”为学校捐建了“梦想教室”,学校定期选派教师赴上海参加梦想课程培训。2019年,启动了“智慧校园”项目,与济南金掌科技网络公司合作,在七年级率先试点了“智慧班”实验,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全力打造智慧课堂,实现了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学。2020年疫情期间,他主持上马了“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智能门禁项目,为师生办理了智慧校园卡,推动学校逐步走向智能化。
行政推动,打造阵地。学校成立了“六艺院”,其中“德慧院”专门负责学校科技社团、科普宣导等科技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通过行政推动的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学校设置了科普宣传橱窗,广播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科普节目,宣传科普知识,介绍前沿科技,积极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高标准配备了科技活动室、科学发现室、科技成果展示室、梦想教室、激光雕刻机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航模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微机室等场所在课余时间向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开放。
三、活动载体:“两节”驱动,点亮学生智慧人生
以“科技节”“创客节”为载体,打造“两节”活动平台,展示学生的特长和创造力,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宣导科技理念,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带领学校扎实做实“两节”活动,以多彩活动吸引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以具体任务来驱动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实践,以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科资源整合力度。
顶层设计,方案先行。德慧院每学年初制定科技教育活动计划,五月定为学校科技月,开展“科技节”专项活动;十一月是创客月,开展“创客节”专项活动。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徐正烈亲自担任组长,学校中层干部和科学教师为成员,德慧院具体负责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学校配套跟进了各项科技教育相关制度措施和激励机制,各项活动做到了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总结,注重过程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在实施中总结经验教训,保障活动有效开展。
阶段明确,组织有序。一是广泛动员,全面铺开。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宣传动员,宣布实施方案,各班召开主题班会,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行动。二是项目齐全,优中选优。“两节”活动设置项目范围广,涉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魔方、纸飞机大赛、科普手抄报、思维导图、珠心算、机器人、航模、3D创意、电子板报、救援车循迹赛、电脑绘画等。学校成立专门评审团,选拔优秀科技创新作品,通过层层筛选,过关选拔,班级比赛胜出者参加校级比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三是风采展示,大显身手。“两节”活动闭幕式上进行获奖学生风采展示,对学生参赛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同时开放科学实验室供学生参观“两节”活动优秀作品。“两节”活动的开展,唤醒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点亮了学生的智慧人生。
四、评价护航: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坚持过程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全方位评价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造的过程。过程性评价主要采取星级评价,即用“积星升级”的方式,通过“班级德慧之星——校级德慧之星——小院士”的路径逐步递进。根据学生“两节”活动上的表现和获奖情况综合评定“德慧之星”。展示评价主要用在“两节”活动展示上,根据学生风采展示情况进行综合认定,作为德慧之星的评选依据之一。
评价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有力地助推了科技教育活动的实施。学生在展示自我中张扬了个性,增强了科技创新的信心,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五、成果辐射:引领科技教育新风向
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他不断实践与创新,走出了一条引领新风向的科技教育创新之路。在他的引领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老师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学校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注重实践与教学的渗透,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坚持“做中学”理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注重了实践与教学的融合渗透。如,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堂教学;珠心算教学将其独特优势,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不但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转化为抽象思维,也使其综合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开展“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活动,促进了学生学科类课程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他主持开发了《学3DOne做3D超人》《Scratch》《Python》《Arduino》《3done》创客系列校本教材,形成了学生创客作品集一套,学生的电脑绘画、电子板报、3D创意打印和机器人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中小学生创客大赛并获一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注重传统与科技的融合,走出了创客教育的新路子。他重视特长教师培养,鼓励老师大胆创新,在他的鼓励下,该校沂南县剪纸非遗传承人王长玉老师将传统工艺民间剪纸融入科技元素,把传统剪纸与激光雕刻机进行结合,使用CorelDraw软件进行图形图像处理,将自己的剪纸创意通过激光雕刻机实现了完美输出。剪纸社团的巨幅剪纸作品《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十九大》先后被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新华网、齐鲁网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剪纸、泥塑作品《红船》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在成就师生的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成长。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沂南县首届十大科技校长”“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校长”“山东省思想品德工作先进个人”“临沂市教学能手”“临沂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沂南县优秀共产党员”,指导学生获第27届、31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本人获沂南县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