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一个组织网络,不断壮大科技志愿者“朋友圈”
新时代文明实践重在实践,而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海宁市科协注重从健全组织网络、壮大服务队伍入手,解决志愿服务人的问题。目前全市科协已建立市镇村三级志愿者服务队和市级学(协)会志愿服务队,共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31支,村(社区)科技志愿服务小分队224支,志愿服务人员2900余人。
一是完善三级组织网络。市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主要由市科协、各镇(街道)科协、村(社区)科协组织,市级学(协)会相关负责人、“三长”人员组成,实现志愿者服务组织横到边、纵到底。
二是扩大志愿者队伍。镇(街道)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由镇(街道)科协、各村(社区)科普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三长”人员组成;村(社区)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由村(社区)科普领导小组成员、相关科技人员、惠农服务站、科普示范基地相关人员及其他有技术特长的居民组成,实现志愿服务的“多元化”。
三是成立专业性强的志愿者队伍。在科技人员密集的市级学(协)会建立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由学(协)会成员特别是热心公益经常性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协单独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实现志愿服务“多样性”。
形成一批服务项目,努力打造志愿服务“科协性”
志愿服务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服务,科技志愿者服务重点在于体现“科技性”、“科协性”。近年来,海宁市科协以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细化优化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由一批政治素养高、科学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各类志愿活动,打造培育了“科普益民”等三十余个特色鲜明、群众受益、广泛认可的志愿服务品牌。
一是注重品牌培育。今年八月,海宁市科协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挖掘培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经基层推荐、市科协审核,党组会议研究综合评定,“蚕乡之旅”蚕桑文化推广项目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二是注重典型引导。通过以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为示范,继续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强化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大力开展以科技惠民、科学普及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志愿服务,高质量推进海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建设试点工作。
三是注重服务实效。市科协紧紧抓住“惠农、益民、助企”这六个字组织、引导志愿者开展活动。确保取得实效。如组织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乃至本土的“田秀才”、“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组织医疗、健康保健方面的专家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大讲坛;根据企业生产需求,组织高精尖人才深入企业,指导企业提升技术。
培育一批实践基地,夯实科技志愿服务阵地
实践教育基地是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有效载体和阵地。市科协注重在“建基地、夯基础”上下功夫,通过整合各类阵地资源,以阵地为中心,辐射传播科普理念。
一是认定科普教育基地。8月初,对全市各类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整治提升工作,重新认定了21家海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从而大力激发科普教育基地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发挥教育、宣传和示范作用,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作出应有贡献。
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对已有的20个惠农服务站加强指导和帮助,惠农服务站开展技术培训、示范和推广,为帮助农民掌握适用技术、开展科学生产和经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三是深化e站建设。今年在全市各镇(街道)、公共区域新增25台科普e站,截止目前我市共有147个科普e站。在科普e站上有各类公益培训,老百姓可以通过自主点单预约,即可报名参加各类农技、健康等培训活动。除了自主点单,在科普e站大屏内还可以看到“志愿服务”、“健康生活”等近三十个主题版块,涵盖了时事热点、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知识,每个版块都实时更新、极具时效性、也贴合老百姓的需求。
开展一批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内涵
市科协通过广泛开展科普宣讲、农技服务等各种形式的一大批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努力塑造品牌,提升志愿服务内涵。截止目前市级“科普益民”科技志愿服务队全年进文化礼堂、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250场科普讲座。各级科技志愿服务队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义诊活动,发放科学素质读本和宣传资料,进行现场实物和科普图片展示,惠及市民近15万余人次。
一是提供“按需”服务。根据农民生产需求,组织专家开展“按需”服务,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专家组织有关农技专家成立“花卉苗木”、“水果蔬菜”科技服务小分队走进相关村、户,与农户结对,传授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及市场经营信息,提供技术服务;品质尖山志愿服务队利用尖山“红船学堂”等载体,梳理整合各成员单位的科普志愿服务项目资源,如健康科普讲座、果树管理技术、科技制作、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垃圾分类、食品安全培训等科普志愿服务各类资源,汇总制定形成科普志愿服务“餐单”,向村社居民、企业公示,供村社居民、企业职工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进行“点餐”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授课活动28次。
二是提供“解题”服务。结合企业发展技术需求,组织专家开展定期、不定期下企业帮扶活动,为企业提供破解技术难题服务。如海宁经编高技能技术协会由中纺经编科技研究院发起,由海宁经编企业技术带头人及高技能骨干一线优秀员工组成的50多人的经编技术志愿服务队。面向广大中小经编企业,长期开展经编工艺设计、经编产品开发、信息交流、设备维护、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已为宏达,万方,科源等多家经编企业进行服务,解决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同时利用区(镇)“两创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成校、村社文化礼堂、企业会堂等阵地,高质量服务村社居民群众、企业职工,普及科普知识。今年以来,为全区(镇)村社居民、企业职工组织科普讲座、培训等科普志愿服务80多场次,其中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班30多场次,消防、安全生产类培训20多场次,健康科普讲座10多场次。
三是提供“主题”服务。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期间,海宁市科协联合市委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马桥街道党委开展“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科技志愿服务行动”主题活动,9月16日,在马桥桐溪社区,由12个科技志愿服务队近百名志愿者参加,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志愿服务,受益人数达2000人次。
海宁市科协通过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以“四个一”为抓手,努力盘活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成校、村社文化礼堂、企业会堂等公共服务资源,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惠民、科技科普、健康讲座、企业技术咨询等活动,真正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把线上和线下资源统筹起来,把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引领起来,确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县发出科协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