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汪沟镇竹园村东蔬菜批发市场,一大早卖黄瓜的瓜农,来自广西、上海、海南等地操着不同方言的蔬菜批发商熙熙攘攘,带着新鲜露水的黄瓜运往全国各地。南有兰陵,北有寿光,两大批发市场中间能发展出日交易额最高过百万的黄瓜批发市场,收购价格比其他地方还高近半。汪沟黄瓜凭什么贵4毛钱?
政策扶持,一个好老师带出一个好产业
据竹园村民介绍,当地农民家家户户种植黄瓜已有20年历史。为何一个产业能保持20年长盛不衰?
“多亏有技术指导老师老王,他指导大家用苗,用药,统一销售,种不愁,销不愁,俺们乐意种。”竹园村菜农赵淑启说。
老王叫王传福,是一个有黄瓜种植14年历史的老把式。1995年,为发展黄瓜种植业,镇政府专门聘请他为专职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种黄瓜,对农户一亩地补贴300元钱。
“补贴不是长久之计,种植效益对农民才最有吸引力。我专门考察了南方的市场,专挑畅销的品种,从颜色、长短、口感上首先充分对接市场。”王传福说。
在种植上,该镇成立了“田秀才”蔬菜种植协会,发展农户入会,会员种植有严格的技术规定,目前已有会员1000多户。“质量好才有销路。这么多年对会员全镇坚持统一引进瓜苗,统一农药,统一施肥,做到无公害上市。”王传福说。该镇还成立了无公害生产领导小组,建立镇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制定了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今年7月,省、市两级食药监部门对全镇黄瓜进行了随机切片抽查,合格率均达到100%。
好水好地,蔬菜品牌对接在汪沟黄瓜大棚,一根根鲜嫩的黄瓜挂满了瓜秧。“这里是黄瓤瓜,味甜,解渴。”赵淑启掰开一根黄瓜介绍说。
据了解,这里的瓜苗大部分都是从寿光等地引进,一样的技术,一样的品种,竹园村种出来的黄瓜品质却胜出很多。“汪沟位于蒙山东麓,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质清纯,不仅有利于黄瓜生长,而且有利于同化物质积累,成熟早,含糖高。”汪沟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成敦华说。
“一个原因是水,另一个是土,这里是沙壤土,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可满足黄瓜根系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是临沂市级无公害黄瓜生产基地。”竹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翟正海说,“土壤就是宝贝,过多农药化肥伤害,多少年都很难恢复,就要靠平时的保护。环境生态化是汪沟黄瓜能种植20年品质始终如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汪沟黄瓜在市场上已经打出了名气。“在市场上,一般的黄瓜8毛,我们的1.2元,不但贵4毛,我们的黄瓜卖完了其他外地黄瓜才开张。”在蔬菜批发市场,走南闯北考察过多个批发市场的“田秀才”蔬菜种植协会会长刘如林说。由于汪沟黄瓜有很高的认知度,甚至成为很多商贩装点“门面”的门面瓜、招牌瓜。
为了保护地方蔬菜,扩大汪沟黄瓜的影响力,汪沟镇专门注册了“田秀才”商标。今年,由“田秀才”蔬菜种植协会推送的汪沟黄瓜正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核,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称号。目前正邀请浙江大学对“汪沟黄瓜”进行区域公用品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全面深入地品牌保护和开发。
策划推广,南北市场对接
农产品往往量大伤农,畅通销售渠道成为以农富农的前提。王传福专门对生产时间进行了研究,上市时间错开兰陵、寿光南北两大市场的时间差,有效保证了较高的市场价格。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去年,汪沟镇政府投资专门建立了大型现代蔬菜批发市场,到广东、深圳等地招商,从南方批发市场引进大商户,直接与南方市场对接。
“这个批发市场目前辐射到沂南、费县等地,高峰期排队车辆达1000多辆,最多一天销售40万公斤,交易额100多万元。现在已经形成了规模,每户一卡,买卖不用现金交易,钱直接打到卡里。”兼任批发市场经理的刘如林说。目前,汪沟黄瓜已在广州、海南、深圳打出品牌,是当地价格最高的黄瓜品种之一。
“我们测算,一亩黄瓜一季能赚1.2万-2万元,一亩地收入相当于12亩花生,黄瓜种植收获也基本都在农闲时节,一亩地政府还给100元补贴,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很高。”竹园社区党总支书记翟正海说。目前全镇发展黄瓜3000多亩,大棚680个。
“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黄瓜的质量在全国独一无二。有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牌子,我们要想办法多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济,统一施肥,统一管理,产品全部可追溯。如果能进超市,价格还能翻一番。”刘如林说。
关键词:田秀才 金牌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