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科协认真履行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责,服务大局,发挥优势,联合协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真抓实干、务实创新、注重实效,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各项活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增强素质建设能力
在工作中,根据当前的科普工作形势和《纲要》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城镇劳动者、农民和未成年人四类人群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中,县委组织部共举办“周末大课堂”培训班8期,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共培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8000多人次,对全县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执政理念、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有力地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科学执政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在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中,郯城县总工会和县人社局等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极大的提升了城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科学素质,全年共开展活动73场次,受益劳动者达581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提高企业职工科技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县科协深入乡镇大集和农村,先后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10余次,发放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普资料11800多份,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120件,宣传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12项,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中,从年初开始,积极联合县教育局开展了第29届郯城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收到全县中小学生作品300余件,最终获市级奖项117件,省级奖项1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极开展“七巧”科技竞赛。5月中旬开展了第十一届“七巧科技”竞赛活动,全县共计400多名学生参加了全部科目的比赛。有9名优秀学生被推荐参加省“七巧科技”竞赛,其中获省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积极开展了“科普百校行”活动,邀请省、市专家梁伟教授和陈登民老师到郯城县高峰头中学和马头镇小学开展科普报告活动,让中小学生受到了科学的启迪。
——夯实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郯城县科协围绕“三服务一坚强”工作,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科普”的重头来抓,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郯城县科技馆——助推青少年科学素质跨越提升。2014年5月,郯城县科协认真谋划,多方筹措,在省、市科协的帮助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170万元建设资金在我县文体中心建起了一座展区面积达3100㎡的科技馆,它是以“探索•科技•创新”为主题,分四个展区:序厅、墙上科技馆、科普影厅、综合展厅,共有展品展项102件、多功能展板216块,布展面积共计3100㎡。2014年11月12日郯城县科技馆于正式开馆运营,自开馆以来共累计接待团体和个人参观56场次,参观人数达30000多人次。
“山东数字村村通工程”——惠民利民促进居民科学素质大改善。根据省、市科协要求,选取条件成较为熟、人流较为密集的县医院和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党政便民服务大厅为安装点,按时对数字科普终端完成了安装、接网、调试工作,为让其正常播放、发挥作用,县科协组织工作人员先后4次巡查并帮助各安装点进行调试和维护,并较好的解决了个别安装点无法调试或出现故障等问题,目前30台数字科普终端每天滚动播放科普知识,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科普食粮,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定时更新“科普一条街”宣传长廊——助推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提升。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广泛宣传普及《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精神,县科协定时对已建的乡镇科普宣传栏加强管护、维修,积极在县城中心郯东路东侧墙面悬挂“提升科学素质、共建美好生活”大型标语。围绕普及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生活、、健康生活、防震减灾等内容,全面更新郯东路终端“科普一条街”科普宣传长廊,重新更新内容和板块设计,让“科普一条街”耳目一新,成为城区群众汲取丰厚的科普食粮的饕餮盛宴。
发展并完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社区科普大学和科普服务站——努力形成农村科普新气象。2014年经过县科协的积极引导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农村科技带头人的共同努力下,共发展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2个、科普示范基地14个。在郯城街道农业机械化专业服务协会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对原有办公用房进行改建和扩建,配备了电视机、电脑等硬件设备,建立了图书室、健身器材等,成立了社区科普课堂。在重点农技协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鼓励农技协在当地发挥科普培训作用,扩大影响力,如李庄镇甜瓜协会科普惠农服务站,设有容纳百人的科普培训室,培训用电脑、投影设备、播放设备一应俱全,能满足一般规模的农技培训,并设有科技图书室,拥有科技图书2000多册,成立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影片志愿放映队,全年共累计播放科技电影68场次,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关键词:开拓创新 科协 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