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科学技术协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沂蒙再掀科普潮
2002-08-13 临沂科技馆 宋颖 孙秀美  审核人:

4月的临沂,春意浓浓,和风习习。13日-16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继去年来我市走进校园为大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报告活动后,又一次在沂蒙大地掀起了强烈的科普热潮。

此次来临沂的四位中科院科学家,平均年龄67岁,所做科普报告内容涉及天文、航天、极地考察、生物工程等学科。老科学家们非常热爱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为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所到之处,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科学家在做报告时,知识的深度、广度针对学生所在年级做适当调整,报告风格幽默风趣,时时传来轰堂大笑;听到绝妙处,常常几千人的大礼堂鸦雀无声。来自中科院国家地震局的位梦华教授,在讲授神奇的南北极报告中,针对青少年学生求知欲强、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快、兴趣广泛等特点,注意以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将高深的专业知识浓缩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事例中,受到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教授潘厚任讲授的“太空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国家天文站李竞教授的“我们的宇宙”,中科院微生物所孙万儒教授的“生物技术”等报告,深受青少年学生欢迎,通过多媒体中一些形象有趣的画面等有形手段,加上科学家幽默风趣的语言,并在报告中随时向青少年们提问,使孩子们在报告中始终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聆听科学家的演讲,报告后期留出一定时间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为什么不能克隆人?”、“什么是转基因?”、“太空人如何吃饭穿衣、宇航员需要什么样的衣服、我国建成宇宙空间站大约多长时间”、“南北极对人类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 ……科学家与青少年们的一问一答使整个会场台上台下气氛活跃,科学家精彩、严谨、认真的回答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也将报告推向了高潮。像这样的场面几乎天天都有。每次报告结束后,许多青少年学生围着科学家争先恐后地要求签名留念,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追“科学家星”的热闹场面。

报告活动让沂蒙青少年亲耳聆听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所做的精彩的科普报告,充分感受到了科学家们渊博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超凡的人格魅力,在青少年心中涌起了学科学、爱科学、崇尚科学家的热情,科学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在沂蒙青少年的心田;科学家的高尚情操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沂蒙青少年,广大青少年不仅从中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科学家崇高的格所深深折服。这将他们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会影响一些青少年的人生目标的选择。

4天的时间里,科学家共为兰山、河东、罗庄、郯城、沂水、莒南、费县、市直等7个县区的18所学校做科普报告20场次。4月16日上午在临沂科技馆为市老领导、驻城学校校长、科技辅导员做《生物技术发展与未来》专场科普报告。参加的青少年学生和科技辅导员近8万人次。

将中科院科学家的大手和青少年的小手拉在一起,使当今最前沿、最热点的知识直接走近青少年,这在我省还属首次。与去年不同的是,此次报告活动涉及面更广,有区县属的10所学校对此次报告寄予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这在沂蒙老区是从来没有过的活动,使乡村、山区的孩子们也有这样一个和科学家交流的机会,科学家不再是书本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名词,而是真真实实的来到了身边,临沂一中和山东双月园学校甚至各承办了两场报告,而由于时间关系很多超过报名时间的学校没有被安排,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市科协市教育局以及市青辅协、科技馆针对我市对中科院科学家科普报告的欢迎以及青少年学生渴求学校科学知识的热情,将通过山东省科协向中国科协申请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老区行”,争取使更多的沂蒙青少年能够亲耳聆听来自北京科学家的声音,感受科学的熏陶。

关闭窗口

临沂市科学技术协会

地址:临沂市兰山区博物馆前街南侧   电话:0539-8727780  鲁ICP备2025159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