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市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山东省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五大战略”、“四个重点”、“三个亮点”的发展战略,以发展第一生产力为第一要务,坚持与时俱进,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献身科教兴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主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
一、深入实施科普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市委发展战略要求,以争创科普示范县乡为总抓手,以深化农村科普五大体系建设,继续推动企业科普金桥工程,加强城区科普活动为主体,进一步广泛深入实施科普工程,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农村科普以进一步深化、整合农村科普“五大体系”为主。继续深化科普教育体系建设,突出抓好以农函大和培训班为主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科技培训。突出抓好“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班”,并继续探索新的办学形式和渠道,为我市培养高层次管理型人才。突出抓好以推动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多层次、多形式实用技术培训。深化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搞好科普示范县、城区、乡镇、村和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形成推动全市农村科普的总抓手。深化科普组织体系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科协组织建设的同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围绕组织创新,突出抓好农技协的培育、扶持和发展,充分发挥农技协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深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在充分利用科协组织网络开展科技服务的同时,大力推广建立科普网点、网站等新的做法。要继续深入开展科技电影放映、科技光盘发放、科技图片展板巡展、科技图书资料以及良种良方配送等科技下乡服务活动。要通过内联外引,沟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涉农企业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开展涉农技术信息服务。深化科普宣传体系建设,积极探讨利用现代传媒等手段开展科普宣传的有效形式,不断增加科普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要突出办好《沂蒙科苑》月刊,完善信息中心及“齐鲁科技传播网”网站。充分发挥《大众科技报》、《山东科技报》等科技报刊在科普宣传中的作用。
企业科普工作要以“金桥工程”为主,根据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围绕企业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科协优势,加大引才、引技、引智力度,并广泛开展科技建议、技术攻关和多种形式的咨询论证活动,赋予“讲、比”竞赛新内容,发挥好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技术进步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以“科教进社区”活动为重点,加强城区科普工作。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社区科普组织体系。把社区科普融入城市生活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科普资源,利用科普展览、科普画廊、科普图书室、科普讲座、科普挂图等形式,不断丰富社区科普的内容和形式。市、县科技馆要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和向公众开放、展览的能力,在搞好常规科普展览的同时,有针对性的举办专题科普展览。要借助报刊、网络进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反邪教宣传,反对封建迷信,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
青少年科普要围绕素质教育,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意见”,重点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学生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提高竞赛水平和规模,扩大社会影响。要深入开展“科普进校园”、“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搞好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科技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和辅导能力。
二、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学术繁荣和科技创新
按照“一根本三服务”的指导思想,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推进城镇化、商贸带动、全方位开放和沂蒙好风光”五大战略,搞好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讨论证活动。 要突出抓好咨询论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今年市科协拟举办城市品牌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两个论坛或者研讨会,请国内外有关专家专题研讨。各县区科协也都要针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学术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市科协对市直学会的重点学术活动,给予部分经费支持。还要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民间科技交流要以扩大同国内外科技社团联系为重点,广泛开展互访和科技人员考察、培训。组建科技专家智囊团,通过聘任科技顾问、设立信息窗口、学术交流、科学考察、项目委托等形式,弥补我市人才的不足,积极开展对外派遣研修生或劳务输出业务。进一步发展同港、澳、台科技界的学术交流。
要充分发挥学会学科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努力拓展科技中介服务,进一步搞好技术、信息等中介服务。要大力推进学会改革,本着支持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推动学科群建设的思路,优化整合学会组织结构。要加强对所属学会组织的整顿、调整、规范和管理,举办市直学会秘书长业务培训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科技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完善理事会制度和法人管理制度,发挥理事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定期向会员征询意见和建议,接受会员的监督和约束,不断拓展和完善为会员服务的渠道和方式,使学会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要继续开展评先树优、举荐人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先进人才和优秀成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临沂市青年科技奖”等奖励机制,大力宣传表彰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业绩,营造鼓励科技工作者干事业的社会氛围。要继续加强人才库建设,做好优秀科技人才的举荐工作。
要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组织和代表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提出建议和议案,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及时掌握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科技工作者在成果转化、继续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动向和需求,倾听科技工作者的意见,维护好科技工作者的权益。同时,加强宏观指导,开展政策和法规宣传教育,配合党委和政府落实好知识分子政策。
要进一步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通过联谊会、恳谈会、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服务,通过宣传政策、维护权益、表彰举荐等工作,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同时,要协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解决科技工作者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党的政策和关怀传达到各阶层科技人员中,团结各方面人才为我市现代化建设出力。
四、加强组织和条件建设,推动科协事业持续发展
继续抓好科协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城乡科协组织网络。在进一步巩固县乡科协组织的同时,针对科技人员就业岗位、队伍成份的新变化,及时调整科协组织设置,加快发展街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科协,积极在民营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中建立科协。努力做到哪里有科技人员,哪里就有科协组织和科协工作,不断扩大组织基础和科协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团体活力。
要进一步落实好省委关于增加省市县三级科协科普、学术交流和青少年科普“三项经费”的要求,力争市、县区三级“三项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到位。同时,要主动挖掘利用社会资源,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创造科协事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根据《科普法》、《山东省科协条例》和国家九部委“科普规划纲要”的要求,要大力推动市科技场新馆建设,力争早日开工,尽早建成。没有建成科技馆的县区,要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尽快把科技馆建设列入规划,当作大事抓紧抓好。
全市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大胆探索运行机制的改革和活动方式的转变,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增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群团工作的特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市委提出“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的近期计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切实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