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费县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的需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对全县科教兴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科教兴农的主要成就
(一)农业科技网终初步形成,技术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县有农业科研单位(站、所)110个,农业科研学会6个,l 8个乡镇都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1952个行政村都配有科技干部。农函大农广校从1971年开始招生,目前共招生1.7万多人,初步形成以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农林牧渔、水土气机相配套的多层次、多渠道、农业科技网络。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农技术人员l38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60人,县农技推广人员382人,农民技术人员1.5万人。这些科技推广人员担负着全县农业技术的宣传、示范、推广工作,成为实施科技兴农的主力军。
(二)农业科研硕果累累,技术推广步伐加快。据统计,近几年来,共取得农业科研成果6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奖励的25项。推广优质品种160余个。农作物优种覆盖面达到90%以上,2002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385公斤,比1990年提高了48%。据测算,在农作物增产中,优种推广所占份额达40-50%。地膜覆盖技术,从70年代开始试验示范,2002年全县地膜覆盖面积已发展到25万亩。
(三)农业化学化迅速发展。2002年,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达116446吨,比l990年增长36.9%;全县农药使用量由1990年的480吨,增加到l043吨。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相继得到推广,除草剂、矮杜素、乙烯利等植翰生长调节剂已逐步由蔬菜生产拓展到粮食、花生、水果等多种农作物生产中。
二、主要做法
(一)实行点面结合,坚持以点带面。实行农业部门与各级领导干部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粮油、林果、瓜菜、畜禽养殖以及水产、食用菌等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农户,集产学研、农科教于一体,带动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2001年全县大中棚发展到4.5万亩,养鱼4000亩,网箱养鱼7800只,果园面积44万亩,示范基地真正成了样板,在农村起到了“科技火种”的作用。
(二)实行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在科学推广的目标措施上,在注重增产效果的同时,更注重了增收效益,使增产和增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技术推广的项目上,针对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实施科技对农业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坚持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合量。
(三)实行技术推广与人才培训相结合。实施“种子工程”,突出抓好小麦“125”良种繁育体系和杂交玉米制种,狠抓地瓜、果树等苗木脱毒技术,改良引进瘦肉型猪、速生肉牛、高产优质毛羊、长毛兔和肉蛋鸡。大力推广地膜覆盖、间作套种、配方施肥、配方喂养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实施“一人一技”工程,通过办好农函大、农广校、农干班和农民技术夜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创办示范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科学种田的行家里手。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对科学技术接受和转化能力弱。据调查,2002年全县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59%,小学及文盲半文盲为26%。由于科学文化水平偏低,削弱了对先进科技的接纳和转化能力。
(二)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科教兴农的积极性。据调查,2002年生产每百公斤粮食所需总成本为115元,比1990年增加73.8倍。农民应用科学技术势必要增加与技术措施相配套的物质投入和劳动投入,但与农民真正得到的实惠并不成正比,这种利益机制的客观存在影响着农民实施科技兴农的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实施“良种工程”和农民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作物优种的培育和繁殖工作,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畜牧生产中要加快猪、牛、羊、禽等优良种畜的培育工作,力争使全县猪、牛、羊、禽的优种覆盖率达到95%。要加强对主要病虫害全方位的测报工作,积极推广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力争使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率由目前的24%提高到40%以上。要积极推广配合饲料养殖技术,力争使全县的配合饲料使用量占到60%以上,把饲料转化率提高到40%以上。要积极改进耕作制度,广泛采用“两茬平作”或间作、套种等高效农田栽培技术,进一步拓宽农作物的间套组合。要在强化土壤肥力诊断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配方施肥,力争每年扩大10万亩,“十五”末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50万亩。
(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继续利用农函大等办好农业科技教育,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要开展好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接受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教育、科协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农业科普宣传。力争“十五”期间实现每户有科技明白人,每村至少有2—3名中等技术人才。
(三)要继续抓好典型,推进面上工作。工作中要善于以点带面,善于发现典型,宣传典型,靠典型带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做好新技术的宣传普及工作。
(四)要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建设。要积极创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科普人员的积极性,要不断加强对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科技干部的思想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