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机制创新,培植龙头。立足资源优势,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在培植骨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上做文章。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0余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41家。二是产业创新,优化结构。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优稀特新产品上。全县先后培植起肉制品、柳条、花生、蔬菜、肉类、板栗五大创汇产业,其中花生出口量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1/5。三是技术创新,提高质量。县科协、科委、农业、畜牧、质量监督等部门着力抓好农业标准化的创新工作,把发展绿色农业和无公害生产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突破口来抓,研究制定了12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范,初步建立起蔬菜、花生、板栗等产业的无公害生产出口创汇基地80个和40多个畜禽创汇中心,目前已有9个农产品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4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