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揭晓,罗庄区幸福小镇科普社区以全省社区类“首创”姿态脱颖而出,成为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社区。这一荣誉的背后,是社区将科普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以“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志愿服务、幸福花开”为路径,用科学知识滋养民心,用创新载体激活文明,探索出一条“科普+文明”的双向赋能之路,勾勒出新时代科普社区的鲜活图景。
让文明根基深扎科普沃土

幸福小镇科普社区地处罗庄区核心发展区,1034户、3000余名居民中,既有银发老者对健康养生的渴求,也有职场青年对实用技能的需求,更有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向往。面对“老龄化重传统、中青年重实用、青少年重创新”的多层次需求,“科普”便成为连接不同群体的“通用语言”,将科普工作纳入“书院+网格”双轨体系,以“四级灌溉”工作法将科普活水精准输送到每个生活场景,让科学知识从“殿堂”走向“家常”。
打造15分钟科普生活圈

走进幸福小镇,700平方米的社区科普体验中心是居民家门口的科学大课堂。VR太空漫步、生物标本观察、青少年创客工坊……这座集互动体验与实践教育于一体的科普地标,年均开展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秀等活动40余场,1500余名青少年在这里开启科学探索之旅,成为激发科学兴趣的“孵化器”。

5处休闲文化广场设置科普长廊,定期更新天文、地理、健康等科普知识;3000余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图书室3.2万册藏书中科普类占比超30%;4条读书长廊串联起户外学习网络,不仅有文学经典,更有《身边的科学》《健康指南》等科普读物;科普健身区,智能健身器材与太阳能景观灯相映成趣;3条文化街区,孝善食堂与幸福家园日间照料中心不仅是养老阵地,更融入智能健康监测、防诈骗科普角等功能,让“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学”无缝衔接。从室内到户外,从知识殿堂到生活场景,科普已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志愿服务构建科普文明新生态

幸福小镇组建起260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其中35%是党员骨干,更有科普志愿者、科技教师、医生等“专业外援”。“周末大讲堂”变身“科普课堂”,从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到智能手机防诈骗技巧,16场实用课程年覆盖1200余人次;老年科普大学让800余位老人学会使用健康码、线上预约问诊,打破数字鸿沟。依托社区科普馆,社区联合学校开展“科技小达人”活动,3D打印、机器人编程、科学实验课场场爆满。

中秋非遗灯谜会融入天文知识竞答,端午粽艺大赛暗藏食材科学小课堂,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擦出火花。丰富多彩的活动年均覆盖居民超3000人次,社区科普参与率从58%提升至85%,真正实现了“科学知识人人可及,创新活力处处迸发”。

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明的催化剂。从“科普体验馆”里的惊叹到“周末大讲堂”的掌声,从“创客空间”的创新到“老年科普大学”的收获,幸福小镇用科普串起了居民的幸福生活。这座社区正以科普为笔,在文明画卷上续写更多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