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汤头街道龙车辇社区将科普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提升居民科学素养为抓手,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形成了“科普赋能治理、治理反哺科普”的良性循环。通过深化科普与基层治理相融合的路径,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科普工作成为了凝聚民心、破解难题、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搭建“多元联动”科普平台,筑牢治理基础
整合多方资源。联合辖区学校、企业等组建“科普联盟”,共享场地、师资、设备等资源,打造“社区科普站+校园实验室+企业体验点”的立体阵地网络,全年开放科普场所300余天,服务居民超万人次。建强志愿队伍。吸纳退休教师、技术骨干、大学生等组建“科普先锋队”,定期开展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志愿者年度服务时长累计超5000小时,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宣传站”。
二、创新“场景化”科普形式,激活治理动能
聚焦民生需求设主题。围绕养老诈骗防范、垃圾分类推行、家庭矛盾调解等社区治理重点,设计“科普大篷车进楼栋”“邻里学堂话治理”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科学知识,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决策。运用数字手段扩覆盖。搭建社区科普小程序,开设“治理微课堂”“在线问答”板块,推送图文、短视频等内容200余条,居民线上参与率达85%,实现科普知识“指尖可达”,治理信息“实时共享”。
三、推动“科普+自治”融合,提升治理效能
以科普促共识。通过“科学议事会”“科普听证会”等形式,组织居民用科学思维分析社区难题,如针对停车位规划、充电桩安装等争议问题,邀请专家科普安全规范,推动居民达成共识,相关矛盾化解率提升40%。以科普育新风。开展“科普家庭”“治理能手”评选,表彰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社区服务的居民,带动形成“学科学、用科学、共治理”的良好氛围,社区信访量同比下降35%,居民满意度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