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腊月二十九,第一例留观病人的收治代表着临沭县拉开了战“疫”的序幕,我和刘后勤主任、王波副主任在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冯波的带领下进入了战时状态。在疫情面前,我亲身感受了老将刘后勤主任的医者担当,他曾带领医疗团队抗击2003年的“非典”、应对2009年的甲型流感及麻疹流行、防控2013年的禽流感,直至这次的新冠肺炎,54岁的他又披挂上阵,无怨无悔地投入到新的战场。
疫情开始,大家对新的疾病认识有限,经验丰富的刘后勤主任对每一个来排查的病人都进行严格的把关,具体问询来自何方、途经何地,参照检验、CT结果,作出结论,不放走任何可疑的患者。有时一天排查几十名患者,甚至夜间也有患者来诊,他都要亲自过目。特别是大年初二紧急搬迁至县应急救治中心时,有的地方不符合防控要求,他楼上楼下地跑,这里需要加隔断,那里需要改造,穿几级防护服能到哪个位置,在哪儿脱哪层防护服,最后到哪儿沐浴更衣回宿舍等等,安排得面面俱到。有时到下午4点了还顾不上吃中午饭。一天睡两三个钟头,看着他那熬得血红的眼睛,拖着那本就不方便的腿脚,每天走路近两万步,对于我们健康人来说都很疲惫,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撑下来的。
收治了确诊病人后,哪种药用多少,哪个病人年齡较大,哪些药物应该少用他都亲自把关。并且不时地打电话咨询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的高峰副院长,请上级专家组指导治疗,唯恐出现一点点的误差,把两例确诊病人都治疗到病情稳定好几天了,才放心地交到了第二梯队的手中。事无巨细、工作严谨、一丝不苟,是他对工作对病人的一贯态度。
在县隔离病区,他总是嘱咐我应该怎么做好防护保护自己,夜班时间太长怕我休息不好,让我在没有病人的情况下赶快趴在桌子上打会盹,他说即使睡着了也不能摘口罩。我要去给病人采鼻咽拭子前,他还要给我检查一遍装备,问我感觉口罩是不是有潮湿感,有潮湿感一定要换。即使我来到了武汉,还时常接到他的电话,絮絮叨叨地叮嘱我:“除非在绝对的安全区什么时候也不能不戴口罩,不够用就打电话,就是用快递送也要送到你手上”。他有时也很“霸道”,年初三晚上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瑞林来到了隔离区,忙到夜间11点还没有吃晚饭,李浩副院长在家里带来了水饺,刘院长要在检验科旁边的办公室吃饭,他立刻阻止,说:“这办公室并非真正的清洁区,不许在这儿吃东西,在这隔离区里面,院长也得听我的!”他就是这样不留情面,把大家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他不仅是我们第一梯队的医疗组长,还担任着第二梯队和以后梯队的技术顾问,休整期间,一部对讲机不停地指导第二梯队的队员怎么鉴别可疑病人,什么时候哪种药物该停了,应该加用什么药物等等,住在隔壁的我深夜都时常听到他那浑厚低沉的声音传来。他的手机里没有自己的工作照,都是同事们的照片,最多的是病人的病历、检验单、CT片的照片,每一个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的病历资料都在他的手机里储存,方便随时调阅。没有他的倾力付出,我想我们完美地完成阶段性胜利会有很大的困难。
我曾经问过他,有荣誉时你总推荐别人,有任务时你不声不响自己去干,你自己得到的是什么?他没有思考就回答我:“全县的平安,战友的安全,这还不够吗?”。
刘后勤主任以朴实无华、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行动书写了医务工作者的情怀和担当,他以大无畏精神与疫魔较量,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对我说的一句“身着白衣,不辱荣光”时常在我耳边回响,激励着我在武汉一线坚强无畏、冲锋在前。
相信我们踏着风雪而来,必将乘着春风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