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白衣战士,他们积极援助疫情来袭时心理防线脆弱的群体,利用各种疏导疗法给予安抚、关爱,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和焦虑,勇敢战胜疫情。他们心理援助热线电话二十四小时畅通,经常在睡梦中被呼叫、被求助。临沭县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主任兼医务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攀就是这类群体中的一员。

周攀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三十多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她自制防护措施,坚守一线,并且积极参加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在心理热线二十四小时开通时,不分上下班,随时有求助随时出诊,为有心理困惑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她以强大的心理支撑,勇于逆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疫情防控的严峻时期,每天都要接听心理热线求助电话,她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疫情肆虐后人们的心理应激反应,指导应对方法,对有心理需求的人群,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临沭县积极组建疫情防控心理热线志愿服务队伍,县精神卫生中心四条抗疫心理援助服务热线同时开通,非常时期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共抗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有心理需求的人群进行积极心理援助。为了保证有需求人群在疫情期间得到及时援助,周攀在保留了门诊热线之外,又专门申请了一个抗疫心理援助微信号,保证各条热线24小时畅通。
疫情期间,精神科门诊就是她的主战场,面对突来的疫情,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防护用品极度匮乏。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保护病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于是周攀带领部分女职工,自己动手,找来废弃的CT影片制作了护眼罩,买来一次性雨衣代替防护服,后来又领回一次性中单,剪裁缝制防护服、隔离帽,解了燃眉之急。就这样周攀穿戴自制的防护装备,坚持接诊病人,因为疫情特殊时期,以前外地就诊的病人全都选择就近治疗、就近取药,她的门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多,日门诊量最多47人,初诊人多的时候达10多人,心理援助时常持续到深夜,白天要准时上班,还要参加中午值班,即使这样也没有耽误她参与心理援助的公益活动。
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周攀就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工作之余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坚持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习,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半年的时间一直战斗在抗疫的最前线。历时17年后的今天,面对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请战,要求去做一线抗疫志愿者。她一边完成日常诊疗工作,一边做好热线电话心理援助,并参加了全国线上“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行动”培训班的学习,她是“临沭县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同时又报名参加了“中国圆梦计划疫情危机干预圆梦专家援助团”的公益活动。
全县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周攀共接听40余例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求助热线,她总能从心理专业的角度为求助者耐心解答、悉心疏导,帮助他们缓解恐惧焦虑情绪。
周攀说,能在疫情期间及时有效地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引导大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疫情,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精神科医生的职责与价值体现,也是全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疫情防控的有力举措。她愿做那个抗疫一线的心理“导航人”,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成为人们灵魂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