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科协用县科协有限人力物力“小”资源,协调临沭县各部门科普“多”资源,撬动地方科普“大”格局,解决了县级科协部门在科技馆建设方面“缺编制、缺经费、缺场所、缺工作人员”的“四缺”问题,推动了全县科普事业的发展。2020年,科技馆被评审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以之为依托建成临沭县文明实践站,在临沭县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的主力军作用,十三五末,临沭县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3%,科技馆先后被授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临沂市科普教育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
一是发挥阵地作用,传播科学文明
临沭县科技馆是2020年命名的“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全面开放航空航天馆、地震科普馆、人防科普馆、消防科普馆、禁毒科普馆、交通教育馆、基础物理馆、农耕民俗馆、天象馆、气象站和太阳历广场等九馆一站一广场,短平快地传播科学思想,推进科学文明宣传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展览、亲身体验、影视播放、报告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易于参与、接受的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在大众科学普及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建馆以来,县科技馆接待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20万人次。

二是科学整合资源,深化实践探究
临沭县科技馆积极整合资源,在展馆参观的基础上打造了自救自护、VR体验、模拟飞行、液压机械、航模制作、水火箭探究、气象探究、民俗体验、民俗游戏、二十四节气与农事劳动等十余门深度体验项目,同时,建设有相应配套活动室十余个,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究。科技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560平方米,展馆面积4200平方米,每年免费接待来馆群众和中小学师3.5万人次。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细抓长抓常,打造“一馆一项目”、“科技展馆搭台,综合实践唱戏,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活动格局,丰富科学实践的文明元素。

三是延伸科教触角,拓展文明内涵
在做好常规性科普展教的同时,县科技馆还以全国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禁毒宣传日、消防安全日和交通安全日等科普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活动以科普大篷车播放科普视频、科普产品展示、发放宣传资料、展出科普展板、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小发明制作比赛、摄影比赛等形式开展。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每年组织巡展6次,开展馆外科普活动17次以上,近万名农村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亮丽的科技教育风景线。组建4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构建科学文明服务“直通车”。

四是全面免费开放,放大文明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高兴、赞成、答应”为根本标尺,做到全面免费开放,“全天候”搞好服务,全力提升服务动能,深入开展“亮党员身份、比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活动。顶层设计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运转体系。扎实开展以会展品操作、会讲解服务、会人流疏导岗位实践锻炼,打通展教服务“最后一公尺”。组织全进行业务培训,促进素质能力新旧动能转换,增强社会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县科技馆初步成为区域性文化交流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科普旅游中心和文明实践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