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沭科技馆内景
近年来,临沭县科协围绕解决“四缺”问题,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用有限人力物力资源,撬动各部门科普资源,解决了县级科协在科技馆建设方面缺编制、缺经费、缺场所、缺工作人员的“四缺”问题,走出了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各单位科普优势互补的县级科技馆建设运营的新路子。
一、资源和阵地融合,全方位挖掘社会科普资源
临沭县科协积极协调,在临沭县中小学实践中心投资建设航空航天展馆,将实践中心各单位科普展馆、人员、资源进行整合,审批为临沭县科技馆。县科协及各部门先后投资2千多万元,建有航空航天、地震、人防、消防、交通、水资源、农耕、现代农业、反毒禁毒等科普阵地,已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
二、科普实践与科普教育结合,最大限度发挥科技馆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县科技馆积极发挥作用,承担面向全县中小学生开展综合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开设有九大类(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生活教育、科技创新、素质拓展、创意手工、社交礼仪、传承民俗、专题报告)科普教育实践课程。全县每名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各有一次在科技馆封闭接受一周科普教育体验的机会,这一做法收到了极好的科普教育效果,受到了学生家长和广大中小学生的普遍欢迎。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三、免费对群众开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县科技馆实行对群众免费对外开放,疫情期间实行预约开放方式。县科技馆毗邻临沭县境内苍马山和夹谷山风景区、航空小镇、新华社山东分社旧址、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除免费对群众开放,还积极探索与旅游线路对接,宣传科技知识,提升科普氛围,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临沭县科技馆建有四园(百草园、五谷园、百果园、百鸟园),六区(科技教育区、素质拓展区、农耕历史区、气象科普区、农家养殖区、农业体验区),十馆(航天科普馆、宪法科普馆、禁毒科普馆、消防科普馆、地震科普馆、人防科普馆、交通科普馆、反邪教教育馆、民俗科普馆、现代农业科普馆),二十室(气象探究室、刻瓷室、电子百拼室、创意建构室、模型制作室、自救自护室、多米诺骨牌室、鸟类标本室、无土栽培室、国防教育室、家用电工室、沙塑室、三D欣赏与制作室、丝网花室、魔术气球室、水火箭室、绘制脸谱室、电烙画室、无线电测向室、厨艺体验室),年接纳全县青少年及社会群众近4万人次。县科技馆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临沂市科普教育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等。

开展科技馆馆外科普教育活动
下一步,临沭县科协将持续加快推动县科技馆有序规范免费开放,提升县科技馆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临沭县航空小镇建设临沭县科技馆馆外活动基地,进一步拓展科技馆科普展教及体验载体。在开展科技馆馆内活动同时,以科技馆资源为平台和主体,集中科技馆和县科协活动科普资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激发全县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依托科技馆平台,打造临沭县科协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努力把科技馆打造成一张展示临沭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建设成普及群众科学知识、提升群众科学素质的主阵地,使之真正成为让群众喜爱、让老百姓感到满意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