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沭县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因地制宜,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力度,规范管理,提升了科协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最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起来的目标任务,为“和美幸福临沭”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提高认识,找准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功能定位
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四服务一加强”职能定位,“强三性、去四化”工作要求,明确标明了科协改革方向,新的时期,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就是践行科协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是对“服务科技工作者”最最根本的诠释。
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能有效地保证完成科协各项工作任务,能更好的确保科技工作者时时处处感受到“家”的温馨,能更好的获得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这个层面上看,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并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是科协工作的需要,是增强科协组织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更是科技工作者的所需所盼,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提供建议意见、交流思想、反映诉求、获得帮助提供了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随着各级群团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级科协都认识到,要将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工作列为科协的重中之重,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划,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工作。
二、因地制宜,示范推动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
按照临沂市科协“分类建家、分步推动、分级管理、协同服务”(三分一协同)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临沭县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以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需求为目标,在条件具备、科技工作者集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鼓励依托单位现有条件率先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规范服务,以之带动全县范围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努力实现县域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体系县、镇、村全覆盖。

县科协、镇街科协瞄准机关团体的“身份”,借助两级党建教育阵地,突出政治引领,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以全县全镇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推动对科技工作者全方位服务,目前建设有建县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和郑山街道科技工作者之家,均已获得“临沂市科技工作者之家”授牌。
临沂市工业学校作为科技工作者集中的单位,有门类齐全的各类服务于科研教学功能设施,以之为依托,打造了以服务学术交流活动、课题研究为重点的学校科技工作者之家。

山东金宝诚集团在厂区科技工作者活动集中的地方,建有以便利科技工作者工作生活活动为重点功能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在履行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功能的同时,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交流的平台。

三、规范管理,确保科技工作者之家政治引领方向
临沭县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严格按照中科协和省市科协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强“三性”,去“四化”,解决科技工作者工作生活难题,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适宜适用原则,坚持服务提升目的,要求科技工作者之家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施、明确服务管理人员、有经费保障、积极开展活动。

县科协统一规范科技工作者之家管理服务制度,按照市科协《关于临沂市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职能,成立科技工作者之家管理服务小组,制定科技工作者之家管理服务指南,建立了科协领导联系基层科协组织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制度,鼓励创建政治引领党建品牌,制定科技工作者之家协同服务指南,积极纳入全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协同服务体系,同时定期开展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培训,组织科技工作者之家管理服务工作交流,促进科技工作者之家管理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四、满足需求,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所需所盼服务
科技工作者之家在做好全面职能服务同时,根据自身实际,找准一项或几项科技工作者最需最盼的事情,定制特色服务,并切实抓好落实。

县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直接和间接服务全县3.2万科技工作者,保证他们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第一要务,因此,必须把党建引领做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重点,抓思想教育,抓党史学习,抓政治理论学习,打造了“党建筑魂、科普惠民”的党建品牌,形成请基层及一线科技工作者讲党课支部工作法,确保全县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升。

郑山街道科技工作者之家,服务全街道科技工作者,他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具体到每个单位,人数几人到一二十人不等,他们最需要的是对科协政策动态的了解,最缺乏的是对彼此科协工作的经验、成果现状的交流,组织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工作通报会等工作就成为了街道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点内容。

临沂市工业学校是科技教育工作者最最集中的地方,科技工作者达330人之多,他们最关心的是学术交流、课题申报及科研论文创作发表等实际问题,为此,学校科技工作者之家协调并借助学校建设了11个科研工作流程,建设了126个实训室,科技实验楼4座,联合校内外定期进行学术交流会,年举办会议近10场,建设科技图书馆,藏书近15万册,其中科技图书达6万册,帮助科技工作者年申报省市县级课题10项,结题10项,年撰写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