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镇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在特色农产品发展方面求突破,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早熟”经济是青云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共同奋斗来的目标。错峰生产,让土地提质增效,让村民增产增收,为助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走出了一条符合青云镇实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走进青云镇雷官庄村的薯苗基地,坡度低矮有致的塑料暖棚内,绿油油的苗儿茁壮生长,工人们正忙着浇水拔草。大棚育苗种植户李常锋告诉笔者“前段时间天气冷热不稳,很多薯农都担心会对薯种发芽有影响,由于大棚关闭及时,温度调整挺好。而且大棚薯苗出苗也早,就因为比周边山岭地提前上炕早一周,比外地早15天,比往年上炕早1个月。”
青云镇素有“红薯之乡”的美誉。时下,距离春季插秧还有近一个月,就是这一个月的时差,一箱箱一袋袋肉质红润、甜香可口的红薯,就能悄悄摆进市场、超市。就是这一个月的时差,青云红薯就能卖到每斤5元到10元不等,薯农拼的不单单是果实质量品相,更是抢占“早市”的先机。
红薯产业要发展,还在于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这方面,青云镇李埠子村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村党支部李守亮从本村实际出发,组建起临沭县绿丰园土地种植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由村集体出资占股30%,个人出资占股70%;按照入股土地每亩400元进行保底分红,盈余部分以入股比例进行二次分红。目前,已吸纳社员162户,入股土地420亩。合作社整合红薯储存窖4个,储存能力达100万斤,实现了统一生产、统一贮存、统一经营、反季节销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今年,青云镇重点围绕东雷、李埠子、于家山、贾山、郭山红薯种植专业村,建设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青云红薯品牌,建设红薯交易市场,实现红薯育种、种植、储存、加工一体化。同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5000亩“紫薯”示范基地,从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指导,实现示范效应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