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郯城县委书记王立军同志对县科技馆“科创筑梦 助力双减”全国试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很好!请按照试点工作程序,抓好五大科普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及时总结汇报,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郯城县科技馆积极探索青少年课后科普教育新途径,在科普内容和传播形式上谋求创新,通过资源整合、搭建平台、课程设计与研发等方式,深化“三点半科学课堂”品牌创建,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课后科普服务体系,成功争创“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全国试点单位,有效推动科普助力“双减”活动走深走实。

一是打造科普“中央厨房”,提升科普供给水平。动员学校积极投身科普与教育融合工作,发挥学校人才和资源优势,推出23期“科学实验大讲堂”系列课程。打造“三点半科学课堂”品牌,在学校探索试点,实现科普资源由“复制、粘贴”向“新建、分享”转变,不断提升科普“中央厨房”产出效能和科普资源供给力。
二是加强“科普共建”力度,提升科普服务水平。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现馆校合作深度融合。创新科技馆免费开放形式,不断提高科技馆科普展览效能。开展科普大篷车“三进”活动,扩大科普辐射范围。加大科普资源倾斜力度,与全县6所学校签订科普共建协议、共享科普展品,有效提升了科普资源利用率。
三是深耕“线上科普”平台,提升科普传播水平。疫情背景下,借力网络新媒体短视频传播优势,打造“科普郯城”直播间和“线上科技馆”科普频道,开通“科普郯城”微信视频号、县科技馆抖音号,实现科普资源和青少年“零距离”“全链接”。14场“云直播”科普主题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5.6万余人,点赞380万余次,评论互动20万余次,科普传播度、活跃度实现“指数级”增长。
四是丰富科普活动内容,提升科普价值引领水平。举办青少年科技节系列活动,开展科学抗疫“宣讲员”征集活动、“中国航天日”航天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我和妈妈学科学”等特色活动。作为“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全国联盟单位,县科技馆积极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三进”活动26场次,惠及中小学生3万余人。逐步实现青少年科普工作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变,构建了科普教育良好生态。
五是强化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科普平台承载水平。面向社会征集县科技馆LOGO,形成“探索科技创新”SLOGAN,将品牌建设和“互联网+”思维引入科技馆运营,提升科技馆品牌影响力。高标准打造县科技馆社区分馆-庙山镇前林社区“党建+科普”综合体,室内科普馆和室外科普广场相结合,实现了科普展教由室内到室外的拓展,充实了全县科普基础设施,丰富了科普教育形式,使科普真正融入青少年的课后生活,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科学氛围。